中國茶最初是作為藥用的。東漢華佗在《食經》中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,西漢就曾把茶的產地縣命名為“茶陵”。三國魏代《廣雅》中最早記載了餅茶的制茶和飲用。
中國茶文化的萌芽得益于文人飲茶。從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,茶已經走入了文化圈,起著一定的精神作用?!妒勒f新語》中就記載:“清談家王濛好飲茶,每有客至,必以茶相待,有士大夫以為苦,每欲往王濛家去便云“今日有水厄”,把飲茶看成遭受水災之苦。
唐代一部《茶經》的問世,才真正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形成。世界上第一部系統闡述茶的著作,全方位地總結了茶葉、茶飲和茶文化的各種知識,同時還把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的思想想精髓與中國古典美學融入其中,從而創立了茶學知識體系。
宋代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上飲茶最活躍的時期,民間“斗茶”活動盛行。宋太祖趙匡胤是為嗜茶之士,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,宮廷用茶從宋代開始就分為了好幾個等級,賜茶更是皇帝籠絡大臣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明代文震享編寫《長物志》,書中記載文人“焚香伴茗”的情趣,品茶之時,在室內焚上淡雅的沉香,沉香與茶香交織在一起,在香煙裊裊之中,烘托出亦真亦幻的朦朧感,頓時使人忘卻煩惱。